苗易家
客服电话:17896393308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健康城市:从让人“活得更长”到“活得更健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苗易家   作者:网络   浏览次数:1431

  “健康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正在驶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人民健康已经成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人群对健康的关注点从“活得更长”转向了“活得更健康”。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载体,如何定义一个城市是否健康,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与城市的健康有无关联成为新关注的话题。

  健康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个人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12月10日,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健康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展开热议。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健康的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约70.6%,对应城镇人口为10.3亿,这意味着,每4个中国人中有3个将生活在城市。因此,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下,建设健康城市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在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看来,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建设中是健康城市的基本要求。

  回顾我国健康城市的发展历程,作为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健康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将全民参与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点。健康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最终还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落实到实现人的健康上。”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王鸿春告诉记者,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主体。

  研究表明,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

  不少专家秉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健康城市需要有“大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事情,还涉及到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劳动权益等方方面面,让“健康+”与改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种因素结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仅靠个人改变生活方式远远不够。

  会上发布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也指出,健康城市规划将通过对城市发展相关资源和要素等进行空间配置,在健康风险、健康资源和健康公平三个维度影响公共健康水平。其中,健康风险主要包含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等增加人体患病风险的环境要素。城市建成环境的现状具有健康影响,新的开发会带来健康影响的变化。

  健康城市建设还有新机遇

  一座健康城市并不是一座已经达到特定健康状态的城市,而是它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不断努力改善。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由全面小康走向全面现代化。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大,健康城市遇到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健康城市的未来如何?

  “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既要解决人的问题,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副秘书长郭巍告诉记者,健康城市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不断纳入新的理念和行动。

  在郭巍看来,一方面,健康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以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高效、便捷、智能的服务和设施支持。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健康城市建设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5个领域,涵盖城市环境质量、社会保障、疾病防控、健康素养、精神卫生等多个方面,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消费,在促进就业、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包括医疗、医药、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养老等多个行业。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并在2023年达到14.09万亿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则特别提出“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调人自身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变。健康城市的出发点在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重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实现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有机结合,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健康城市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只有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加强同其他领域的联动,从而完善健康城市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丰富社会参与渠道、助力健康产业发展,真正地实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郭巍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mmzgw929",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
交易保障交易
实地验厂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厂5万家工厂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现货商城| 大宗采购| 优质企业| 星级品牌| 货源市集| 招商加盟| 展会服务| 行业资讯| 招聘| 企业视频| 行业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