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易家
客服电话:17896393308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 » 正文

祁连山:生态高地缔造绚丽画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4   来源:网络   作者:阿Sa   浏览次数:985
景观分布带。

从自然到地理,这里东到秦岭西部,西到阿尔金山的当金山口,北到河西走廊南部,南部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一直沿着青海南山、日月山、拉脊山以东的区域,山连山沟连沟,沟壑纵横,蜿蜒延绵,如山的海洋,磅礴雄伟,所以祁连山是一座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组成的巨大山系,中间的宽谷就是中国最美草原——祁连山草原。

全力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省以各种生态文化教育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正全面挖掘整理祁连山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自然文化、军事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形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文化体系,为国家公园的试点和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目前,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科普宣教工作这一短板,我省充分发挥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的力量,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科普宣教信息中心,充分吸纳了社会力量和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宣传教育推广、生态文化研究展示以及相关平台建设。

同时,作为“生态文化高地”之特色,我省将进一步挖掘文化根源,提炼文化核心,有计划、分步骤挖掘、研究传统历史文化、地理和自然文化,进一步解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公园建设理念、政策、制度等,全面总结祁连山生态文化内涵,使祁连山生态文化体系化、专题化,积极对外传播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导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当中。

勇攀“生态科研高地”

祁连山巨大的山系海拔从2000多米到6000米,在这样一个海拔跨度里,自然生态系统多样,野生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富集了除海洋生态系统以外的森林、冰川、河流、湿地、荒漠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其中从仙米到互助北山一带,被植物学家誉为“模式标本走廊”。

祁连山也因为生物多样性、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系统,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在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因此,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生态科研基地。

所以,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对有效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评估能力与预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对解决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对全面认识祁连山,填补祁连山生态科研方面的空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充分利用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打造“生态科研高地”,因地制宜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冰川、冻土的保护和修复,打造寒区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同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已被纳入青海省惟一、全国50个长期科研基地之一,且与相关科研院所签订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将计划建立雪豹研究中心和科研教学基地。

同时,我省已与华大基因合作建立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与中科院植物所开展祁连山古树名树专项调查及森林干扰与树木健康评估,与气象、测绘、水文、冰川等相关部门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建设领域科技项目研究合作,并持续完善了管护站的巡护检查和科研监测设施设备配备,有计划地开展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工作。

 如今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在努力打造国家长期生态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态科研中心、三个生态定位站,积极打造中国独特的生态科研基地。

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文化+科研”效益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凸显,动植物资源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祁连山美丽画卷也将徐徐展开。(通讯员 葛文荣 记者 宋明慧 照片由官群 蔚立刚 杜丹丹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mmzgw929",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意见反馈
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2020045571号-1